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转型升级话生态—承德生态农林牧副产品篇

    信息发布者:夜未央
    2017-04-02 09:54:24   转载

     转型升级话生态—承德生态农林牧副产品篇


    承德富足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福利打造绿色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奠定条件基础,加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和承德的对内放开对外开放,初具生态农林牧副产品规模的产业迎来跨越发展机遇。就承德而言,打造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农林牧副生态产品产业基地涉及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多个环节,要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限制因素和瓶颈。

    一、     标准化问题

    生态农林牧副产品的标准化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外观标准化。过去的农产品是大堆卖,一五一十拉走,然后把外观标准化的问题交给了终端零售商,由他们进行大小分级、颜色分类,然后按不同的价格出售。随着互联网+推进普及那么现在搞电商,就要把这一个环节前置,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内完成分级,至少要做到大小分开、颜色分开、品种分开、成熟度分开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拿到农产品的第一刻有良好的整齐划一的体验感。

     第二个方面是品质标准化。不能再一味的用一些噱头来做产品的宣传,什么 “熟的像你老婆,甜得像你的情人等,不仅庸俗而且无法让消费者对生态农林牧副产品真实准确的状况进行了解。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一些进口的或者高端的水果等农林牧副产品,已经开始用数字来说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的水果含糖量是百分之多少到到多少,酸度大概是多少,其他主要的指标还有什么等,肉制品不仅质量保证体系可追溯,而且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主要指标也有一定标注。同时你需要的话,还可以用附送的速测仪来进行检测。今天的营销供应链体系已经过了简单粗暴的年代进入到顾客体验人性化时代、消费者主权时代。

      第三个方面是生产标准化。一方面要实现以标准的生产化来推动外观及品质的标准化;另外一方面,要顺应电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倒推产业转型,形成新的生产标准,与市场需求同步,顺应了以青年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流的市场需求趋势。

    二、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可追溯问题

      目前国民对我国自产的农林牧副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抱有一定承德的不信任,每过一段时间总有农林牧副产品不安全的谣言在网上传播,诸如草莓打避孕药,苹果表面都有工业石蜡,还有最近传播的紫菜是塑料做的等等。这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假新闻,却能堂而皇之地传播,充分说明互联网、新媒体、微信圈、公众号等对消费者和农林牧副产品供给者的巨大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信任薄如纸片,脆如玻璃,加之以前真实的农林牧副产品质量的恶劣影响挥之不去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影响等,都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和市场监管。如何建立适应电商的安全体系,需要借助电商的平台,打通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沟通的有效信息通道,这就是可追溯体系,进入电商的生态农林牧副产品要出示生产许可、质量认证、经营许可等信用凭证建立消费者信赖体系。由于现在二维码技术已经高度成熟,相关追溯体系也日趋完善,只需要一个二维码轻轻扫过去就能到追溯到是什么地方产的、哪个农户来种植的、在生长过程中喷了什么药用了什么肥、最终的检测合不合格,能不能放心吃等;如果有问题可以去找谁。而不是在安全的问题上,夸大宣传,用各类的美国、欧盟有机认证来吸引消费者,甚至是用假的认证来忽悠消费者,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目前最需要的是信息对称,心理信任。消费者可能说,我不苛求你是美国的有机产品,我只希望你用的药、你施的肥,不要危害我的健康即可,这是国人目前并不太高的要求,却常常难以得到满足,或者说心理上感觉到难以信任。所以,安全问题要实话实说开始,有图有真相,重塑农产品质量体系,以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任为基础,徐徐推进更深入地质量追溯体系。

    三、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品牌和原产地问题

      随着农村电商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农林牧副产品上网,同质化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如何在同质竞争中取得差异化的营销效果,品牌和原产地是最终制胜的法宝。近些年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已经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和原产地问题,也出现了像西湖龙井、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等为天下所广泛传播的农产品地域品牌和原产地保护措施制度。但是应该看到农林牧副产品品牌和原产地问题复杂性在于,一方面要由政府牵头打造的地域公共品牌和原产地监管信誉体系来做基础,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品牌托举地域公共品牌,缺一不可。

      如果只注重地域公共品牌的打造,就会出现假冒伪劣层出不穷的问题,像网上报道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只有八千吨,可是市场流通七万吨;五常大米产量只有110万吨,可在全国流通的超过1000万吨;陕西洛川县的苹果产量只有六十万吨左右,可是市场上流通的不知道有多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地域公共品牌的名气大了,值钱了,不管是不是这里产的,都来借用这个品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消费者雾里看花,难以辨别,问题出在品牌管理和原产地保护机制监管建设滞后上。

      所以,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按照市场的逻辑建立农林牧副产品地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市场品牌双品牌机制和原产地保护监管机制,主动的培养推广一批靠谱的企业,把他们的品牌推向市场,只有他们长大了,地域公共品牌才能受益。现在需要各级政府官员自己给自己加一个任务,那就是以后再宣传本县农产品的时候,不能光说你们县什么什么农产品好,还要说你们县什么企业什么牌子的农产品正宗,这才是推广农产品品牌的正确姿势。

    四、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渠道问题

    现在出现的误区是过于关注网络零售,一说农产品上网就是上淘宝。现在每个县与阿里巴巴都搞合作,都要淘宝给流量,一年365天一天推一个县,全国2200个县级行政区也需要几年才能轮一次到,这不是给马云出难题吗?再拿数据看2016年中国电商交易总额约26万亿元,网络零售规模总共只有5.1万亿元只占不到20%,实物交易更只有4.1万亿元,有15%多一点,再算到淘宝头上只占整个交易的百分之几,而在淘宝交易商品中,农产品电商规模又不足1000亿元。一些专家批评,电商下乡只让农民买不给农民卖,问题是农林牧副产品流通规模高达4万亿元,零售电商平台能否承担起冷鲜物流这样的历史重任?这是值得跟踪随时调整的市场营销策略,既不要放过电商巨大市场潜力发展机会,也不要放弃传统营销体系建设。比如有的县,感觉阿里巴巴是第三方平台,京东是自营电商又纷纷找京东,希望借助京东的力量让本地的农产品尽快实现上行,而京东的交易总体量只有6500亿元,电子及家电又占了一多半,农产品还属于新兴拓展业务,比起阿里巴巴的农产品电商规模又少了一大截,目前只能是个别县的点上突破,大多县的面上突破还有待时日。苏宁的体量又比京东更小农产品交易份额更少,至于当地农林牧副产品电商因为影响力覆盖力市场营销能力问题,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还是值得观察

      所以要放开视野,农林牧副产品不仅可以在网上零售还可以做网上批发,还可以做跨境电商,更有大量的可以实现O2O,必须在农产品上网的通道上打开思路。如果是大宗的粮油、蔬菜和水果,还是找一亩田、中农网、农融网等网上农产品批发平台好一些,信息撮合可能更重要;如果是特色农产品,则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多个窗口拓展销售领域也未尝不可,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等垂直生鲜电商也有需要,1688、美菜、链农等小型B2B平台也可以考虑;同时,农特微商也是值得重视的新渠道。

    五、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发展的协同协作问题。

    打造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不是单靠哪个地方政府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两个平台几个企业就能干起来,必须从供应链到产业链直到价值链全面打通,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承德要借助区位优势,借力京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把握协同协作发展机遇和互联网+等平台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助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渗透,摆脱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惯性。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工协作,电商企业怎么办、合作社怎么办、龙头企业怎么办、平台怎么办、政府怎么办等问题,需要一个明确的分工。可以政府做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发挥有效政府作用,但不包办,重点在出政策,补短板,降成本,扶持市场主体,商务、农业、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平台应该积极开放,将农林牧副产品上行作为电商火箭二级发动机来对待拓展类目,多给流量,完善供应链体系;传统企业、产业园、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林牧副经营主体,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大农业转型升级力度,能自主搞电商的可以积极入驻电商平台,感觉有难度的可以做电商的供应商,按电商要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新农人、电商创业者甚至是普通农民,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微商渠道等,将农林牧副产品搬到网上拓展销售空间。

    再好的思路也需要符合实际的方案路径落地才能得以实现,承德市生态农业基地对接北京市菜篮子工程暨绿色生态农产品进京启动仪式在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电商产业园举行,本次对接工程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承德高品质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建设,打造基地自产,冷藏存储,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立体销售终端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深化承德地区与北京的农产品食品产销合作,将承德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送到高端市场,保障北京菜篮子供应。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被定位为水源涵养地,承德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打造“绿色、有机、安全”品牌,全力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农林牧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前承德市特色农业发展进入了由基地建设向市场开拓转变,由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向提高品质效益转变,由以原料生产初级加工为主向以名优特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的新阶段。承德绿色农产品进京,开启了京承双方无缝链接、深度合作、双赢发展的新阶段。食用菌畅销北京,远销意大利、德国,板栗享誉欧盟,有机蔬菜深受北京商家青睐……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优质水资源、良好空气质量等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本着资源共享原则,瞄准京津冀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蔬菜、食用菌、板栗、中药材等绿色有机产业,做强做大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基地。通过园区带动、科技支撑等举措,打造环京津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按照扩规模,上标准、创品牌、进京津的总体要求,以创建蔬菜标准园区为载体,突出发展设施蔬菜,稳步发展露地菜。目前,全市千亩以上的蔬菜园区总数达到77个,种植蔬菜总面积达到了133.15亩,滦平县已通过省农业厅蔬菜示范性考核验收,丰宁成为河北省冀北坝上露地蔬菜优先示范区、优势产业带。全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推进,千亩以上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将达到21个,蔬菜总播种面积新增5万亩,达到138.15万亩。目前,全市蔬菜类绿色食品企业已达25家、52个产品。不仅仅是蔬菜,承德的板栗、食用菌、大米、水果等18个产品都已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承德的食用菌产业闻名全国享誉世界,不仅畅销京津冀而且远销日本、意大利、德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板栗享有“中国板栗在河北,河北板栗在宽城”的美誉,产品销往美、日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取得了“中国北方食用菌之乡、中国山楂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和“河北蔬菜之乡(胡萝卜)、河北板栗优质生产基地县”等国家级和省级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50家、91个产品。

    承德加大了与中国农大、中科院、河北农大等高校合作,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生产环境、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生产标准,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同时加大扶持力度,除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外,通过免费或低价提供苗木,实行统一租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等办法,确保了产品质量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市各类农业标准化园区1500个,示范面积达到23.98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蔬菜示范园77个、5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园区达到67个、百亩以上食用菌园区83个。今年,我市将新创建或完善千亩以上现代蔬菜产业园区21个,争列10万亩以上省级蔬菜大县5个,争创部省级蔬菜标准园8—10个;年内新建百亩以上食用菌生产园区10—12个;新创建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20个,新创建农业部标准果园2—3个。

    不仅生态农产品如此,承德的生态林产品和生态牧副产品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还有巨大发展潜力,华都肉鸡、承德特色肉牛等一批产业化养殖业都是依托承德特色资源和生态食料禀赋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链条。

    优良的空气,优质的水源,深厚的文化为打造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文化、生态等优势,要立足京津放眼世界针对资源特点和风土人情,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农林牧副产品产业基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