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宽城王厂沟抗战访谈

    信息发布者:夜未央
    2017-04-02 11:27:10   转载


     

    [转载]《承德日报》整版刊登宽城王厂沟抗战访谈录

    李运昌重回王厂沟


        2011年6月24日,《承德日报》第七版整版刊登了记者对郝洪喜关于革命老区宽城王厂沟在抗战时期的访谈录。

     

    [转载]《承德日报》整版刊登宽城王厂沟抗战访谈录

    郝洪喜


        郝洪喜,1947年10月出生于河北遵化市。曾任承德市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秘书长。

     

    [转载]《承德日报》整版刊登宽城王厂沟抗战访谈录

    王厂沟纪念碑

     

        记者:王厂沟村党支部的典型事迹给我们留下哪些历史启示?

      郝洪喜: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村党支部的典型事迹给我们留下的历史启示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革命胜利的保证。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村党支部的创建和成长历程,再一次证明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多么的重要。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加快承德的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不能丢。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这个冀热边地区党政军指挥中心之所以能够在王厂沟扎下根,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之所以能建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上到司令员、政委,下到一般干部战士,都与王厂沟的人民群众保持着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

      “无人区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村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铸造了十分宝贵的“无人区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不甘屈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他们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王厂沟村党支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在他们的带领下,王厂沟人民在坚持“无人区”斗争中,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创建和保卫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特殊的贡献,并最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转载]《承德日报》整版刊登宽城王厂沟抗战访谈录


    王厂沟伏击战争指挥者开国将军李中权(左)

     

      记者:您跟我们具体地讲一讲王厂沟村党支部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怎样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

      郝洪喜:在1941年到1945年间,王厂沟村党支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全力以赴,为党政军人员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自从中共冀东地委、冀东军分区等党政军机关秘密转移到王厂沟以后,王厂沟村党支部就把如何确保党政机关的安全等项工作当作第一任务来抓,不分昼夜地组织全村的民兵和妇女儿童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风雨无阻。为了保证冀东党政军人员的吃、穿、用,除了部队和机关自己解决以外,村党支部还精心挑选李春达、刘凤春、刘双、刘凤莲、刘素珍等骨干力量从事这项工作。驻王厂沟军政人员的军需用粮都是由他们协助部队负责保管、收藏。在敌人对“无人区”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中,王厂沟坚持“猫山”抗日的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又由于敌人先后对王厂沟实施了几次“毁青”,致使王厂沟几乎颗粒未收。誓死不进“人圈”,坚持“猫山”斗争的群众全靠吃各种野果、树叶、野菜来维持生活。有时候因为吃野菜中毒,其中有不少人身体浮肿,并从嘴里流黄水汤子。即使这样,由他们负责保管的军粮一斤一两也没有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人民共收藏军粮两万余公斤,从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

      此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妇女为八路军做军鞋2350双、军袜2400双,军衣275套。

      建立交通站,及时转送情报。

      为适应坚持“无人区”斗争的需要,在王厂沟村建立了两个秘密交通站,交通员是共产党员刘勤和关元歧。这两个交通站负责的范围大,而且道路崎岖,长约60多华里。每天他们都要把有关的情报及时准确地转送和上报出去。尤其是带鸡毛或火柴棍的紧急信件,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或其他情况,都必须及时送到。由于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对工作高度负责,所以在送信中从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更没有被敌人搜出过一封信。因此,曾经多次受到上级党政军领导同志的表扬。

      站岗放哨,监视敌人行动。

      冀热边党政军干部在王厂沟活动期间,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村党支部专门成立了青年保护组。李西云、刘殿彬任组长,他们每天派出几道岗哨,密切注视着敌人的行动,确保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1942年9月17日,区委书记石新、组织委员张维政在共产党员李西满家里开会,在外警戒的李春明见山头的消息树倒了,马上到会上报告敌情,李西满看了一眼正在生病的老母,母亲催促说:“别管我,快去给医院和报社送信,保护同志们的安全要紧!”他二话没说,转身就向北大山跑去,途中把鞋跑丢了,山石扎伤了脚。但他忍着剧痛,及时通知报社人员安全转移了。接着,他又翻过两座山梁,赶到了料坡沟战地医院,和其他群众一起把23名伤病员迅速转移,可他自己却累得晕了过去。

      千方百计救护伤员。

      1942 年,抗日战争进入极其极端困难的时期,冀东军分区战地医院转移到王厂沟北大山祟山峻岭中几个山洞里,军分区以及县大队的伤员几乎都在这里治疗、休养,最多时有几十人甚至到近百人。敌人残酷的经济封锁,使这里缺粮少药,甚至连消毒用的盐水都没有。王厂沟人民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部落”里弄盐、弄药、弄粮,爬山越岭,采集为伤口消毒用的中草药,以解除伤员之痛苦。有的重伤员拉屎拉尿、喝水喂饭、翻身起坐都需要人照料。如果遇上敌人扫荡或搜山,还要随时准备转移地方。但是,他们没有怨言。对待伤病员,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亲人一样。例如,八路军伤员何成怀,伤势危重,水米不进。共产党员刘殿芳想方设法弄到一只元鱼,做成元鱼汤,一口一口地喂他。在他和妻子亲人般的照料下,何成怀很快转危为安。何成怀伤愈归队时,握着刘殿芳的手,流着激动的眼泪说:“王厂沟的乡亲父老们就是我们的亲爹娘,我回到部队以后,一定英勇杀敌,以报答王厂沟人民对我们的关怀!”

      为了创建和保卫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王厂沟村这个当时仅有500多口人的小村庄,竟付出了失去300多个亲人的沉痛代价。其中,共牺牲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50多人。

      1988年6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冀东军分区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年逾80岁的李运昌从北京专程来到他当年曾经生活、战斗过的王厂沟村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并亲笔为王厂沟村题写了:“革命堡垒,英雄人民”八个大字。

     

     [转载]《承德日报》整版刊登宽城王厂沟抗战访谈录

     

    王厂沟惨案见证者

     

      记者:王厂沟村党支部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创建冀热边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哪些特殊的作用,做出了哪些特殊的贡献

      郝洪喜:王厂沟村地处燕山深处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闭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不用说在全国,就是在河北省的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她的位置。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划为“无人区”以后,在王厂沟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王厂沟人民为创建冀热边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特别是1941年在冀东长城以南创建的丰润县潘家峪、遵化县鲁家峪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先后遭到日伪军的严重破坏之后,中共冀东地委、冀东军分区等首脑机关以及冀东报社、战地医院、卫生所、兵工厂、党员干部培训班等都先后转移到了王厂沟村。在这期间,有几次事关冀热边、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有几次重要的战略行动是在这里部署的,有几个重要的文件是在这里制定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1941年至1943年冀东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设在热南崇山峻岭之中的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实际上已经成为冀热边地区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日本侵略军十分害怕王厂沟的抗日群众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密切联系。为了切断共产党、八路军与王厂沟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搞“民匪隔离”,他们把王厂沟划为“无人区”(无住禁作地带),大搞“集家并村”,把房子烧光,东西抢光,妄图把全村的男女老少分别赶到孟子岭、兰旗地等“部落”(即“人圈”)里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王厂沟的共产党员和多数革命群众坚决不进“部落”,坚持“猫山”抗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